新加坡电力市场介绍

文章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时间:2018-11-12点击量:4048

曾经一家独大的新加坡居民供电市场将于今年11月起,全面开放供电零售市场。各电力零售商皆积极出招准备抢攻家庭电力的大饼。此次放开意味着新加坡的家庭和企业都将能选择售电商。

在此之前,新加坡的居民供电服务市场一直由SP Service一家提供,按管制电价收费。费率包括支付给发电公司的能源成本,支付给SP Power Assets的传输网成本和SP Service的市场支持服务费,以及能源市场公司(EMC)和能源市场管理局(EMA)的市场管理和电力系统运营(PSO)费用,能源成本约占管制电价的72%,每季度变动一次,其他部分则每年进行一次审查。

家庭电力市场开放后,用户可在12家售电商中自由选择,据《联合早报》报道,与目前每月电费相比,新加坡部分售电商推出的价格套餐可协助居民节省约两成电费。

放开居民电价分步走

据悉,此次家庭零售市场的全面放开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在全岛分四个阶段进行。

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EMA)公布的信息显示,20184月,裕廊区已有约108000个家庭和9500个商业电力用户,率先参与放开居民市场的试行计划。而蔡厝港、兀兰等西北部居民,将从111日起选择电力零售商;东北部居民于明年11日起;东部地区的居民在明年31日后;中南部地区居民则在明年51日才可选择售电商,最终将新增140万户新加坡家庭和企业用户能够自由选择售电商。这一次放开居民市场,将为期6个月,据EMA当局介绍,此举是为了让售电商和EMA有充分的时间培育消费者并改进服务。

其中,试行半年的裕廊试点已经卓有成效,并为其他地区的放开计划积累了经验。EMA的数据显示,超过30%的裕廊家庭用户已经转投零售商,而不是继续采用SP集团的管制电价。其CEO指出,相比之下,世界其他地区在转变初期,通常年度转换率只有个位数。同时,EMA和售电商也了解到消费者对于售电商提供的各种计划感到云里雾里,而因此调整了其中的不合理计划和服务条款。

EMA20186月印发的《裕廊地区居民用户参与零售市场》操作指南中提出了三项电价计划,分别为高峰和非高峰用电计划(Peak and Off Peak Plan),固定价格计划(Fixed Price Plan)以及折扣电价计划(Discount-off-the-tariff Plan)。

其中,高峰和非高峰用电计划适合于在非高峰时期用电较多的消费者,意味着用户根据一天中的时间支付不同的电价;而固定价格计划更适合在合同期内更喜欢恒定电费的消费者(不过,由于受管制的电价每季度进行一次审查,因此在合同期内电费可能高于或低于受管制的电价);折扣电价计划则在监管电价基础上给予固定折扣,但电费可能每季度变化。

但是根据EMA的数据,在后来的试点中,高峰和非高峰用电计划在试点的采用率不到1%。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这是因为服务商需要在居民用户中安装额外的仪表来监控用电行为。另一方面,非高峰时间电价虽然便宜,但多为家庭用户的休息时间,居民难以享受到价格红利,所以选择该计划的用户数量非常小。

因此,在开放全国市场时,EMA将撤销此前提出的高峰和非高峰用电计划,仅保留固定价格计划和折扣电价计划。 与此同时,他们还将套餐计划的期限标准化为六个月,一年和两年。

EMACEO表示,先前的一些计划并不合理,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因此零售商已开始提供三个月的试用计划,让用户先进行体验。

零售市场份额争夺或升级

2001年,新加坡就已引入电力市场机制,逐步开放竞争。

首先,在批发电力市场,新加坡发电公司参与批发市场交易的合同分为两类,一类是零售合同,由新加坡交易所的子公司能源市场公司(EMC)运营,每半小时交易一次。发电公司通过“拍卖”竞争生产和销售电力,并进行投标,以特定价格产生指定数量的电力。另一类是固定合同,发电公司以能源市场管理局核定的相对固定的价格,向批发市场提供电量。

其中,零售合同的电量是完全按市场规律变化进行定价销售的,可以充分反映电力的商品属性。固定合同的电量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主要发电公司操控市场价格而使用户利益受损。并且随着市场的成熟度及用户的承受能力的提高,市场性的零售合同所占比例逐渐接近甚至超过固定合同的比例。